1. 首页 > 手游资讯

苏联老兵评论游戏策略 苏联老兵哭泣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3-07
摘要:一、读了一个苏联老兵回忆珍宝岛战役的,有一句话感觉很深奥1953年斯大林去世,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权利斗争白热化,赫鲁晓夫上台后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和其制定的政策,同时随着苏联国力的日益增强,对待社会主义盟国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中国共产党对斯大林时期苏联对华援助非常感激,并不赞同将斯大林的是非功过一棍子打死,而且中共想把自己的观点加入到共产国际中,这些都与赫鲁晓夫领导的苏共产生了矛盾;赫鲁晓夫提出的“联合...,苏联老兵评论游戏策略 苏联老兵哭泣

 

一、读了壹个苏联老兵回忆珍宝岛战役的,有一句话感觉很深奥

1953年斯大林去世,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权利斗争白热化,赫鲁晓夫上台后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和其制定的政策,同时随着苏联国力的日益增强,对待社会主义盟国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中国共产党对斯大林时期苏联对华援助特别感动,并不赞同将斯大林的是非功过一棍子打死,而且中共想把自己的见解加入到共产国际中,这些都和赫鲁晓夫领导的苏共产生了矛盾;赫鲁晓夫提出的“联合舰队”,限制中国进步自己的核自卫力量等行为表明了此时的苏共已经不再以无私方法帮助中国,而是更多的站在本国利益,冷战思考上将中国绑在其战车上。

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爆发,苏共的大国沙文主义想法极度膨胀,对阵营内民族都不惜大打出手。随后发生的中苏论战持续了10余年,双方都想用马列主义学说来批驳对方的想法,在赫鲁晓夫时代,双方关系已经有所恶化,但并没有达到分裂的境地,中苏关系的裂痕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然而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代,中苏的分歧已经从觉悟形态,民族利益等方面恶化为民族间的敌视情形,中国一方面要摆脱苏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对中国的控制,独立自主的寻觅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要面临西方民族铁幕的包围和封锁,处境特别艰难。

从1960年代初开始,苏联在中苏边境不断策略和制造事端。1968年1月5日,苏联边防部队大批武装人员越过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侵入中国七里沁岛地区,野蛮干涉中国渔民正常的捕鱼生产活动主题,用装甲车轧死和撞死渔民4人,撞伤和打伤渔民9人;1968年12月27日,苏军75名全副武装的军人分乘7辆装甲车、卡车和吉普车侵入珍宝岛,打伤正在岛上执行巡逻任务的中国边防军人;1969年1月4日,我军登岛巡逻时,遭到30名苏军的拦阻和推打,我军被迫撤回;1月6日苏军再次入侵珍宝岛,抓走我方2名渔民;1月23日苏军76名全副武装的军人,携带军犬,分乘4辆军车,在直升机的掩护下,突然袭击正在岛上执行巡逻任务的我边防人员,围攻、毒打我军人,打伤20余人,其中重伤9人;2月6日至25日,苏军又连续5次围攻、毒打我边防巡逻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从1964年10月15日至1969年3月15日,苏联共挑起边境事件达4189起,比1960年到1964年增加15倍。

其实就是双方对马列主义的觉悟形态领会不同,双方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那个苏联老兵才有这样的想法。

二、苏联老兵何故都不愿意戴头盔,还劝新兵不要戴

一是由于头盔太重,二是由于俄罗斯的冬季特别寒冷,以至于戴头盔的话,很容易就会粘在头皮上,这样拿下来就会变得特别困难,而且会很痛。在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苏联士兵的伤亡率是特别高的。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几乎每壹个新兵都不会存活超过一周。如果你了解这段历史,你会发现苏联老兵几乎都不愿意戴头盔,不仅自己不戴,而且还会劝新兵不要戴。

俄罗斯的冬季是特别寒冷的,如果在极低的温度下戴头盔的话,那么头盔很有也许会粘在头皮上,当你再想拿下来的时候,你会感到钻心的疼痛。这比士兵直接被子弹击中还要可怕。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才致使这些苏联老兵几乎都不愿意戴头盔。除了这些之后,他们也认为戴头盔并不能起到保护自己的影响。

至于新兵,他们则是必须戴头盔。由于他们都是“菜鸟”级别的人,必须依靠这个物品来作为护具,如果不戴头盔的新兵,那么他的大结局必定是死亡。由于新兵在战场上的表现往往会过于惊慌,尤其是在突然受到攻击时,他们往往不了解该如何办。其实,这也只是一种心理慰藉罢了。由于后来经过实验后发现,在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所运用的头盔,其实并不能真正抵御敌人发射的子弹。这些苏联头盔只能抵御9毫米的手枪子弹,是没有办法抵挡其它民族的步枪子弹的。因此说,这些头盔并不是为了规避子弹的,而只是为了防御那些炮弹散落的碎片,这对新兵来说特别重要。

由于新兵在初到战场上时,遇到攻击时会惊慌失措,而老兵则会立马趴在地上。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新兵是需要头盔来保护他们头部的。如果新兵不佩戴头盔,是特别容易阵亡的。因此说,并不是老兵劝新兵不要戴,而是只有当新兵也成为老兵时,才会劝他们不要戴头盔。由于他们已经故事过战场了,不会像新兵那样手忙脚乱了。

三、跪在坦克面前哭泣的苏联老兵叫啥子有着如何的故事

大约在2010年左右的时候,具体时刻不详,在俄罗斯境内的某个博物馆中,一位参与过二战的苏联老坦克兵看到了自己当年服役时的坦克,不禁百感交集,无法控制内心的心情,跪倒在了昔日的战友面前开始哭泣。见到此情景的周围游客,无不感激落泪的。这位老兵的名字叫做阿纳托利·弗拉基米罗维奇·卢特考斯基,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就简称阿纳托利。阿纳托利和很多参与过二战的退伍老兵一样,都有着特别一般的命运。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关于阿纳托利的故事。

阿纳托利1922年出生在萨马拉省,位于伏尔加河东岸的壹个大家族。

15岁时,他学了缝纫机谋生。19岁那年,战争突然来到他面前,他成为了一名坦克手,没想到就在他参军的第二年,一场残酷的大战很快降临在他的身上。

1942年7月17日,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接近地展开了激烈的交战,阿纳托利也参和到这次战争中。

7月23日,德军突破苏联红军第62集团军右翼防线,合围了该集团军的2个师,前出到斯大林格勒西面的顿河河岸。

1942年7月29日,苏64集团军被迫退过顿河。而冯·利斯特统率下的A集团军群也全力直扑高加索。冯·克莱斯特在7月27日攻占罗斯托夫,又在8月9日拿下克拉斯诺达尔。南方面军在德军优势兵力猛攻下被迫给南面和东南退却,德军两昼夜前进达80公里。

北高加索情况极其紧张。值得留意的是在1942年7月30日,为拿下斯大林格勒,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被调回斯大林格勒战场。1942年8月9日,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占领了迈柯普油田。

1942年8月25日,克莱斯特部又攻占了莫兹多克,距格罗兹尼四周的苏联最大产油中心只有50英里,距里海也只有100英里。但苏联红军在航空兵支援下实施了顽强的防御交战。过长的供应线和高加索的山区也大大迟滞了德军的进攻,在苏联红军疲惫并消耗了德军之后,德军被迫在高加索地区转入了防守。

1942年9月5日到9月10日,苏军发动了一系列的反攻行动,以缓解当地紧张局势,但均告失败。1942年9月12日,苏联红军撤至市区围廓,外围防御地带已全部丧失,德军突破斯大林格勒城防,从南面突进到伏尔加河,把守卫城市的第62集团军同战场上的其他部队分隔开来。

关于那场战争,阿纳托利到现在仍记忆犹新,在后来的采访他谈道:

我不根本不了解自己在干啥子,不停的进攻、进攻、进攻!我的战友壹个个倒下,我也受了伤,但没办法,我已经在坦克里,即便死也只能死在这个破铁盒子里。

没过多长时间,斯大林格勒外围的防守宣告失败,苏军只得转入了城区进行巷战,阿纳托利被送往战地医院进行救治,他的手臂和大腿都被流弹打中。

1942年9月25日,德军经过几次战斗后,终于占领了市中心。然而他们仍然不能够控制这座城市,在德军没控制的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一堵墙、壹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是苏军士兵的影子,德军士兵的鲜血浇筑了斯大林格勒的废墟,每走一步,德军都将付出代价,苏联红军顽强的意志剜刮着德军的血肉。

这时候,阿纳托利已经从头走上了战场,他继续驾着他的那台老伙计进行着最后的战斗。

他这样描述那场战斗:

德国人不断进攻大家的阵地,他们的攻势等于猛,大家打得特别艰难,我已经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身处战场还是如临地狱,周围的建筑全都被打烂了,整天到晚都是炮火的轰鸣,我感觉我快坚持不住了。

由于德军无法看到战斗结束的迹象,便开始调遣包括卡尔600毫米自行迫击炮等重装甲部队开入城内。

然而在伏尔加河东岸的苏联火炮部队将德军置于其炮火笼罩之下。由于城内布满了高达数米的瓦砾堆和废弃建筑,德国的坦克部队毫无用武之地。

战斗一直持续到11月初,德军终于缓慢地推进到了伏尔加河岸,而且占领了整座城市的80%地区,将留守的苏联军队分割成两个狭长的口袋状,德军以5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2个工兵营在宽5公里的正面上发起强攻,战斗队形高度密集。在伏尔加河南岸,德军不得不停止了攻势。在经过长期的进攻后,德军终成强弩之末。

最终,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中,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最终耗干了自己元气,他们现在要面临的是辉煌的苏联红军的反攻。

1943年1月,苏联红军发起木星行动试图突破顿河地区的意大利军防线,并攻取罗斯托夫。这次行动迫使德军和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的德军相隔250公里以上的距离。第6集团军完全失去了增援。1943年2月1日,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元帅保卢斯投降。斯大林格勒战役至此结束。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苏军开始转入反攻,它不仅是苏德战场上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全球大战的转折点,这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场战役,双方伤亡超过200万人。

他不仅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和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

在这场战役最激烈的时候,红军战士的平均存活时刻不超过24个小时,军官也只有约三天的平均存活时刻。苏联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挫败了德国法西斯的进攻意图,胜利不是斯大林个人的,他属于全体苏联人民,是苏联人民的辉煌牺牲铸就了这场胜利。

战争结束后,阿纳托利移居到了南方,来到了五山城。结了婚,有了四个孩子。

2011年时,他已经89岁了,但一直都是独自一人。陪伴他的有两只大猫和五只小猫。曾经,他最亲近的人是他的孙子。不幸的是,在2008年,他的孙子刚满17的时候,和兄弟在祖父家里煤气中毒死亡。

当时老人睡在外面,成为那一事故的幸存者。

最近几年,有个叫柳芭的女人在照顾这位老军人,她是他的旧相识,帮他收拾屋子,洗衣,做饭。这一切都不错。

从照片上可以看出,老人很疼爱他那意外身故的孙子,不止一张照片挂在屋子明显位置。照片里还有老人的纹身,是美人鱼,他也有很美妙、热烈的青春记忆吧。

当然,他最多的记忆还是关于那场战争的。那么多军功章背后,是他驾驶着坦克击毁一辆辆德军坦克的身影吧。

2012年,阿纳托利生病去世,享年90岁。他去世没有鲜花送葬,没有名人吊唁,甚至连自己的儿孙都没来看完他,真可谓英雄一世,坎坷一生。

写到这里,小编脑海中不禁闪现出当年那个画面:

80多岁的阿纳托利穿着一袭军装,胸口挂满了军功章,他拄着拐杖,来到那座埋葬者自己战友的纪念墓地,当他偶然发现自己曾经的座驾摆放在博物馆的一旁时,难掩自己的激动之情,在周围游客的帮助下,他颤巍巍的爬了上去,轻轻抚摸着曾经相依相伴的老战友的遗体,不禁潸然泪下,只听咚的一声,他跪了下来,喉咙里发出呜咽般的声音:

老伙计,我来看你来啦!